星期四就是端午節了,明天要家裡還要殺雞來準備拜拜,所以今天就先包粽子!美珠阿
姨非常大手筆的準備了六十斤的糯米和料,預計要包六百顆粽子。剛好今天排休,就來
看看,順便重新學習包粽子。又回想到小時候爺爺在世時,很多傳統客家點心都會自己做,
小時候的粽子大多是奶奶包的,蒸好後就一大串一大串的掛在"浴室"(小時候的浴室還滿
特別的,用暗紅色磁磚拼半間浴室,浴缸上有一根竹子掛著,粽子都掛在上面,然後我們洗
澡要先在隔壁的灶燒熱水,再用桶子裝熱水過來,打開水龍頭混冷水洗調好溫度才洗,浴缸
只是純裝飾用。可知那時的環境多農村了吧。不過對粽子似乎沒什麼影響)。小時候的我很
愛吃粽子,可以三餐吃粽子都不膩,前些天與朋友聊到也很愛吃粽子,朋友說她媽媽包的粽
子超好吃的,讓我也在旁邊流口水。
後來媽媽粽子也很少包,都用買的,大哥覺得外面賣的料都包的少少的,不好吃。所以
請媽媽再出山,包料多饀香的美味粽。可能是因為我們習慣吃蒸過的粽子,所以我們對於水
煮粽的接受度不高,有時吃吃也不錯啦,體驗不同感覺。印象最深的包粽子是我考大學時,
媽媽特地去買材料,再爆香,把糯米蒸過,一道一道程序的包好粽子,只為"包中",真是
辛苦媽媽了!
包好的第一串粽子。
原本我們家的粽子都沒有加香腸,這次林媽媽特地提供香甜味的香腸,也很棒。
生香腸。
最重要的配角之一,冒著白煙的焢肉。
菜脯丁、豆乾丁等等。以前奶奶還會加蚵乾,多了種鮮味。這次是沒有加蚵乾,依各人口
味調整囉。
六十斤糯米中的一鍋,並有三鍋。
粽葉,一大籃,聽說是六百多片。
第一串粽!
現在有請劉媽媽示範包粽子的步驟:
1先將洗好的粽葉,取1:1:1分三等分。
2將粽葉折成杯狀,手也要成握成杯狀。
3先勺入一匙糯米墊底。
密訣-在糯米中間挖個小洞放饀。
4依次放入菜脯丁等,再放入生香腸及焢肉,最後再放上一層粽子。
5左手姆指與食指要搯著粽體,右手把露在外的粽葉折過來蓋住露出的糯米面。
6掐緊蓋住後,再多餘的粽葉折疊起來。
7最後就是綁起來,成為大串中的一個。
待蒸的粽子們。
蒸好要出籠的粽子們。
今早叔叔們去摘的桂竹筍,等會要煮湯。
熱騰騰的粽子啊!
準備大快朵頤囉!饀料要像要爆出來一樣。
開(粽)葉照,呵呵
另一個角度。
粽裡風光(饀料)。
也有段時間沒有這麼熱鬧的活動了,第一籠蒸的快了些,若再蒸久一點,糯米會比較潤,
會更好吃。第一籠一堆人在等,所以比較快起籠,第二籠就不用了。
本人當然有下場練練手囉,不過真的是慘不忍睹啊,就沒有拍照留念了,加上手油油的,
也不方便邊包邊照。我包的餡料都滿到爆出來,每每都被媽媽倒出來再重包,所以我去是幫倒
忙,哈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