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  吃完德壽司後,陪著朋友來到當代藝術館觀看展覽-無中生有:書法 符號 空間。


一開始不了解,以為只是書法展,沒想到在參觀後,感受到了令人驚訝的奇思妙想。以前


從沒來過當代藝術館,假裝增加一些藝術氣質。猶記得附近似乎有家有名的日本女甜點師


的蛋糕店,但沒看到。


  在飄著毛毛細雨的館口,我發現了一些植物。定睛一看,這不是已結穗的稻子嗎?相


較於我家附近及公司附近的稻穀都已經收割完畢了。怎麼會特地種了二畝田的稻呢?原來


是藝術家林銓居的「晴耕雨讀」計畫,將會在「生命的穀倉」完整展現。但這是對住台北


的人而言吧!雖然我家沒種田了,可是住家及公司附近隨處可見稻子的縱跡,現在都已經


插完秧了準第今年的第二期農耕了。不同的心境,有不同的展現!



 


  稻子上略顯沉重而低垂的就是穀穗了。



  即將進入無中生有的各種創意空間中。


 


  集眾人所寫之"無"而拼成個大"無",創意不錯。



 


  一件799,有興趣可以夠買。



 


  X代表無!O代表有。



 


  書‧無 Rainbow team + 工業技術研究院


  導覽載此多媒體裝置的空間,旨在借助當代科技互動藝術的手法,將董陽孜所創作的「


九無一有」系列:「無盡」、「無我」、「無漏」、「無涯」、「無間」、「無心」、「無


為」、「無事」、「無礙」、及「有所不為」,做一歷史的梳理和文化脈絡的呈現。展場結


合了互動電子書的概念和感應投影、數位電視等裝置,透過十隻不同編碼的「數位鑰匙」,


觀眾得以不同身份回到古代時空,開啟與董陽孜作品關聯、閱讀的六種歷文本,虛擬六場縱


橫古今、跨越新舊的美學對話遊戲。此互動場域,著眼於「視覺文化」時代的來臨和人類感


知機制的擴充希望在董陽孜的當代書藝與古代書家作品之間,提供一種交叉連結史鋪陳與美


學演繹的機制,藉以突顯董陽孜所傳承的文化豐富遺產,及歷代書家在不同年代所開出來的


文字系譜和書寫風格。


  書法與現代工業的結合,真的滿令人覺得是一種美好的奇妙感覺。可惜因為閉館時間快


到了,所以沒什麼時間細看,此照片最右下角的是以鑰匙擺在桌上,會以「九無一有」其中


一組來造句,然後會在印表機印出來,充分展現出互動感。不過想到最近友格看到的饗宴互


動式鐵板燒,令人神往啊!(看這也可以想到吃,真是貪嘴啊,呵呵!)



 


  無可 無不可 楊岸


  透過筆、墨和紙,董陽孜完成了氣韻生動的「無可無不可」書法創作。而設計師楊岸


則嘗試讓書法字脫離紙的平面,將它形塑成三度空間的立體裝置;延伸了一般看似平面藝


術,實際上內藏無限深度與勁道的書法力量。作品以層疊的再生白報紙,雕切出「無、可


、無、不、可」五字的立體結構,再將這些去文字化的造型元件散佈於樓梯,走道各處,


藉以探索「主體/客體」、「虛/實」、「符號/物件」‧‧等辯證關係。在這結構和解


構、互動與參與的過程中,董陽孜和楊岸的跨界對話,透過書法>符號>空間的三部曲式


轉換,在隱喻人生起落或世事曲折的樓梯角落處,分別演示了「從無到有」、「從有到無


」,其至是「無中之有」與「有中之無」的變化現象,讓我們從「可」與「不可」的自在


隨性與無所牽掛中,照見/體會人生的智慧。


  我算了一下照片,發現超過五種剪紙,那是多出來的是什麼字呢!對草書只有一點認


識的我也看不出來,而且似乎簡化的不少,連導覽上的草書無可無不可都與剪紙不一樣,


這樣對起來是有些辛苦。雖然最後二週可以拿回家,礙於需折疊才方便拿取,故放棄之。


細看整疊的再生白報紙,當初堆成這樣應該也辛苦吧,那麼薄的紙要全部疊成如此。不然


就是用什麼方法整疊放上底板上,再慢慢推出其字彎曲之處,也表現出立體書法之美。



 


  無間-我不是你的影子 阮慶岳


  老子在《道德經》四十三章中提及:「無有入無間」,意指無形體者可以進入看似沒


有間隙的地方。橫跨文學創作及藝術策展的建築師阮慶岳認為,們都嚮往人與人沒有隙縫


的「無間」關係,但想達到這樣的狀態,唯有退讓自我的「無有」才能完成。阮慶岳的作


品試圖從人與人、人與家、家與自然的互動關係切入思考。兩個獨立的個體,因愛而構築


一個「家」但在家的框架下,每個人各自對「家」有一種想像,彼此未必真正相容,甚至


常是陰陽背反,誰也不願成為誰的影子;這時,抱持「無有」反而可以和異體「無間」共


存。從董陽孜柔勁流轉的書法出發。阮慶岳以有機生長的植栽VS. 塑膠花草、書法VS. 活


版鉛字,思索「自然」與「人造」和諧無間的共生模式;他期盼能體現「弱建築」的無有


謙虛及無間共存,並讓人從中涵養尊敬自然、包容他者的基本態度。


  在沒看到導覽之前,對於這個的創作感念不深。看完導覽後,對於作者細膩的引思下


,讓我對這個作品有了新的想法,對於作者所說的「弱建築」滿有興趣的,希望將來的新


家也能帶有這種設計思想,並增加綠色環保設計,溶入無有謙虛與無間共存的概念。



  椅子戲-對"無"入座 劉小康


導覽上記載〈對無入座〉劉小康參用了清代巢睫山人「益智圖」的概念,將董孜的書法創


作拆解、複製、刻鏤在形狀各異、散置展間的大小椅面;其變奏原理可上溯到古代中國的


七巧板,以及從易經八卦中衍生出來的一些類似遊戲,利用一量、二儀、四象、八卦共十


五種原素拼合成同質異構的方形世界,雖較傳統七巧板只多出一倍,卻能拼出無限可能的


圖案,形款更是無盡,透過觀者有意或偶然的參與,隨興或刻意的拼合,尋找意想不的一


種個人心靈圖式,或建構一種集體記憶式的文化圖騰肖像。


  這組對無入座,是無中生有中我最喜歡的創意作品,易經是我在大學時比較有研究的


一本書,雖然只讀了些皮毛,不過基本的概念還是有。立時驚為天人,真想買一組回去放


在家裡,然後閒閒時可以東拼西拼,客人來時也可以讓客人發揮創意,想怎麼坐就怎麼做


。真的是很棒!若困於空間的話,希望它們可以出一套小格盤,再將這組椅子縮小,套件


不變,這樣也可以在桌上發揮,讓小孩長智慧,大人激創意,真是一舉數得啊!我可以幫


他想銷售了,哈哈!但我真的很喜歡這套椅子戲啊。不知有沒有機會入手。




 


  座"無"虛席  劉小康+朱小杰


  劉小康將董氏書法作品中的獨特線條抽出,作為傢俱設計元素的全新嘗試。他從「無


」字的橫劃開始,構想出「無」的組件,並邀請朱小杰以「文化傢俱」作為品牌訴求的起


點,完成了一桌四椅的一組創作;讓使用者不單能觀賞書法,更能意會其精髓的實用設計



  一開始我漏了一張照片,所以才會將金石無言也放進八格圖中,我很久沒有接觸書法


了,所以對這個椅子寫書法的感觸不深。不過這套〈座無虛席〉屬於文雅之格,感受到那


方正之氣而能執筆疾書,亦不快哉!桌子中間的圓洞不知有何作用,可能是如同下面介紹


無殊中的挑選!寫的不好就即投洞中棄之。



 


  金石"無"言  李梓良


  以陶瓷文房用具,出於李梓良的精心創作,從瓷土素材、色彩至書法的交融應用,歷


經多次研究所成;脫胎於一般傳統文具,朝向創意文化的生活用品。


  這含有筆座、紙鎮,洗筆缽與筆筒,至少那一塊金牌就不知是何作用了,請教說明人


員也無法說出,請小組長來亦無法解惑。雖有請我們假日來,有教授可以解惑。



 


  無  胡恩威


  本次以〈無〉為主題概念的空間裝置,乃將董陽孜一點一橫一豎書寫「無」字過程


的墨跡,轉化為生活空間中的複合媒體裝置。對術家對於「無」的緩慢行筆,猶如是對


個人生命及外在世界的無盡反思;「無」可能是無窮無盡,或是空無一物;看似虛空渺


茫,卻也是孕育最飽實、最富有的存在。就像是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電影,總是在最


平淡的生活中,補捉最耐人尋味的意境;胡恩威試點將董陽孜「繼時性」、「平面上」


的書寫過程筆跡,轉化為「共時性」、「空間化」的動態光影組構,讓進入這個空間中


的觀眾,在閱讀中體驗,在體驗中感想-過去「從無到有」的各種書寫歷史,末來「化


無為有」的可能發展模式。


  這個創意確實比較平凡,覺得太平淡了,有些設備亦不出奇,所以也沒照。
       


 



 


  無言而心悅 胡德如


  這幅董陽孜非常罕見的篆書作品,出自《莊子‧天運篇》中的經典佳句;「無言而心說


(悅)」;行筆圓轉、勻淨秀麗的字體,說明了內在體驗,只屬於心靈而不屬於語言;此為


空間設計師胡德如內心嚮往的理想境界。胡德如的「空間設計」作品,意圓以董氏書法「無


言而心悅」為導引,開展一趟不凡的心靈旅程。她充分體認,現代人面對嘈雜紛援的生活環


境,都渴望覓得一處自在安靜、渾然天成的所在。這次,她從莊子超脫世俗,與自然合一的


美學觀出發,藉由彎延曲徑的動線巧思,引領觀眾跨越喧嚣,漫步在微型化的行雲流水與天


地之間。伴隨著悠揚的樂曲,董陽孜篆書的「形象思維」,被想像延伸為胡德如個人或身為


觀眾的我們,對藝術及自由的一種內心追求;而此相應的空間設計,意在詮釋的也正是,從


「無」到「忘」;由「優」至「游」,「天樂」與「天人相和」的一種東方文化境界。


  這個創意真的也很妙!聽我慢慢道來,


  首先"無"的篆書就是這白帳蓬,看一下無是不是很像一個房子呢!用木頭撐著。


  第二個是"言"的篆書就是裡面的盆栽。想像一下,下面口是裝樹的盆子,中間是


  木,上面長的就是枝葉,是不是很像呢。


  第三個是"而"的篆書是不是看起來就像一張椅子呢!所以第三張圖就是裡面的椅


  子。


  第四個是"心"的篆書,在房子上畫出來,且用一盞燈突現出來,若不了解無言而


  心悅的主題,會想那是不是月亮的篆書呢!(我一開始即如此想。導覽是要走時才


  由朋友送的,所以回家細讀才知。)


  第五個就是"悅"的篆書了,隱藏在從房子走出要離開展示間時的一面牆壁上,那


  是黑暗微微透出點點的亮光,用相機照不出來。只好照外面解說的小電視了。這個


  作品配合篆書的巧思,令我處處驚奇,真是太妙了。
      


 


  無題 簡學義


  對建築師簡學義來說,「書法不只於形相,符號不止於出沒,空間不僅於量與住」。他


在一空白的展間內,任由亮光漫移,甚至難以察覺光投射在此處或彼處,僅是靜候觀者進入


。看似空無一物的空間中,待觀眾游走其間,即會驚喜發現投影於身上的影像文字。正如董


陽孜寫的草書:「無相、無形、無住、無量、無沒、無出、無此、無彼、無滅、無生、無小


、無大」,乘著光的文字忽生忽滅、忽左忽右,或有落腳,卻無定址和定相。空間在此不只


是一個單純的實體,而是隱身在有限的框架之外,以光影交疊、無限穿透的視覺想像,沈潛


與開展觀者的意念。觀眾成了參與創這場遊戲空間的主角,來來往往的人和具建築感的影像


文字,交織為一幅幅殊異的人文風景。


  這個利用投射的光影來展現這十二種"無",這個創意很令人佩服!但是似乎投射出來


的字不容易看清楚!看的滿吃力的。以創意而言,給滿分,以實際欣賞而言,我給及格分。


因為我轉了白紙扇轉了一段時間,有時是白濛濛的,有時只反映出一點字,看的很辛苦。但


還是很令人讚許的。



 


  無殊 黃永洪


  〈無殊〉即〈無分別〉。董陽孜公開的一件書法創作,都是經過反覆的推敲書寫,再從


多張完稿中相互比較而精選出最「完美」之作,其餘則切割銷毀;當中固有專業的美學基準


、佈局等客觀條件,卻也常因剎那間主觀的定奪而讓作品的生命歷程迵然殊異。黃永洪對挑


選過程中「作品」與「非作品」之間僅一線之隔的現象和差別待遇,特有感觸,也因此,他


將本次創作主題鎖定於呈現與探討--一種「分別中的無分別」的可能性:沒有被選上的作


品是否就非作品?「分別心」所造成的「錯覺」是不是阻礙我們自身進入現象的本質?展場


中,黃永洪將董陽孜書寫過程中的各式版本作品,及其足尺複製品正反像懸掛展示,加上四


周環繞的鏡面和水影所形成的多重映射,以虛實相映的空間,造就了層次豐富的文字迷宮和


符號叢林;作品意圖隱喻在符碼所構成的世界裡,我們主觀的揀選,卻可能讓我們離實相的


體悟越來越遠。配合書法家淋漓的揮灑,黃永洪設計了這個空間,讓觀眾參與一場「無殊認


證」的審心活動,以落款印鑒貼出每個人心中認定的「作品」,或以無分別心看待數張作品


,讓它們脫離揀選永遠流傳於世。


  我找了找才發現數字1的草書在那,可惜不能用閃光來照出編號1的草書,會被服務人


員勸說。(但市長阿斌來的時候,跟隨的記者等人都可以用閃光而不被阻止,誰叫我不是官


啊。)董老師覺得寫的不好的都放在背面,所以一開始只看到正面有編號的草書,在鏡子的


反射才看到其他編號的草書,我都依照編號來排,有些背面的看不到就只能多多包涵了。不


這樣的賦予這九幅草書展場,讓觀賞的民眾去票選覺得好的作品,或許會讓該幅作品又不同


的解釋,蘊藏著不同的被解讀之含意。



 


  私塾 習 陳瑞憲


  東晉王羲之「臨池學書,池水盡黑」的苦學精神,造成其「書聖」的歷史地位;王獻之


從小跟陏父親習字,發奮寫完18缸水後,自恃書藝已超前無敵,焉知在母親眼中,竟然還


比不過父親隨手展露的「一點」功力。陳瑞憲的〈私塾-習〉,靈感即是來自「吾兒磨盡三


缸水,惟有一點似羲之」的歷史典故;在書法式微的當代,他刻意讓時光逆轉,將展場轉化


為一種私塾/自學的空間,讓我們彷彿回到了書藝普及的古代。洗鍊簡約的展場計,突顯陳


瑞憲低限的美學風格;光線與明暗的掩映錯落,營造了靜謐而詩意的空間氛圍,陳瑞憲在這


個黑暗展場中置入一片超大墨池,讓觀眾伴著不時從天滴落的墨雨聲,和滿場飄逸的墨香味


,在歷史的微光中臨池學書;從筆墨的運轉過程書,思想古人,也照見自我。這個空間藉由


召喚觀眾的多重感知,試圖融合書法的表現性、符號的指示說明性,和空間的自明性,一方


面指向個人的藝術修習,另一方面,也導向集體的文化課業。


  在白色小山丘映襯下的墨池,配合著暗景,若不小心即會沾到墨汁,不知是不是一種惡


作。一邊在玻璃覆蓋著董老師的墨跡,另一邊則是提供毛筆與宣紙及墨帖,讓人們可以帖臨


摹,或是發揮自己的狂草等慣用的書法而隨手揮灑。自從大一的書法課修完後,似乎就沒有


再拿過毛筆了,看著不少有興趣的人們在寫書法,也就下去再寫寫,回味一下以前的感覺。


當然,我想我最美的字體還是狂草,以狂意而下筆,其字盡露龍飛鳳舞,盡現狂霸之氣。以


前寫的《易經‧乾卦》九五-"飛龍在天"仍存留著。希冀以傳後世!






  專心致志,臨池摹寫,誓寫完墨池之墨,不過閉館時間到了,被請出來,所以也無法寫


完墨池囉,非我不願,實為我不能啊。



  紀念品-拓印是在〈無言而心悅〉中印的;墨汁是二樓墨池中的,是拿下面的門票去換


的。不論是門票的精緻或是墨汁的贈送,都令我感到愉悅。很推薦大家來參觀,可惜太慢現


在才來到,不然我會想多來幾次的,多多感受其中的創意妙思。



 


延伸閱讀~Princess-董陽孜與八位藝術家聯展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uf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4) 人氣()